张震
作者:世中联 时间:2019-03-06 人气:4436次
张震,男,1928年11月生,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国医名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6年制医疗系,大学本科;1959年7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三年制西学中班。1954年参加工作,1959年7月起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今已将近60年。
1983年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88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光荣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现研究院)第一任所长、《云南中医药杂志》首任主编,曾历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原卫生部第三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及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及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医学著作10部(亲自撰写专著3部,主编并撰写总论和部分内容4部,参与撰写3部)。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张震自幼受中医药文化熏陶,比较喜欢中医。1956年经选送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以优异成绩毕业,受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药遗产银质奖章及学习成绩优良奖状。自此更加热爱中医学,此后一直坚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自觉研究中医理论,志在提高中医医疗质量,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对于疑难重症的治疗,多获良效,远近闻名。他爱国敬业,精诚为病人服务,注重医德,自觉贯彻医者仁心仁术的人性化服务原则,深受病人敬仰。他不断总结诊疗体验,深化认识,医术日益精进,疗效卓著,得到群众的信赖与爱戴。他精准继承中医理论精华,成为国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先驱知名学者。为此希望得到他诊治的病人越来越多,于是他虽年龄九旬,坚持每周三天门诊,但仍不能满足群众要求。因此他进一步阐明了人体气机理论,规范了疏调气机治疗法,积极培育学术继承人,扩大服务队伍,成为云岭中医疏调学派的宗师和创始人。
他提出了中医证候的新理念,对中医诊断学理论有所发展,对中医证候的层次结构与分类方法提出了创新性的理念,揭示了疑似病证的鉴别规律。用于临床中医诊断,能执简驭繁,提高辨证准确率,受到同道们的认可和欢迎,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有所帮助,在国内和日本汉医学界也有一定影响(详见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第11章,日本《东医杂志》1984-1985之多期连载)。
在论治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疏调人体气机疗法与基础方药,用于临床获得良好疗效。此种“一体两翼”的疏调气机疗法,经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经前紧张症、慢性前列腺炎等与气机紊乱有关之患者,总有效率达82.4(详见《张震中医实践领悟与研究心得》第3章第一节)。
张震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治学严谨,关注现代中医药研究信息,善于继承古今前辈诸家学说并有所创新,重视辨证论治,是我国研究证候学的先驱和著名学者,对证候的层次结构等原理提出过创新性的见解与理论,并探索阐述了中医疑似证候之间的鉴别诊断规律与方法;在分析归纳证的自然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辨证分类法,深入研究疑似病证之间的鉴别和中医药内治规律等,从而提出了系列的学术见解和新理论,并身体力行,用于临床诊疗实践已50余年,验证了其理论的可行性。他对常见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善治疑难杂症,潜心研究疑难病症的中医药治疗规律。他创建了云嶺中医疏调学派,倡导疏调气机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强调“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无忘对患者气机之疏调”的宗旨,在维护肝的正常疏泄功能的同时辅以健脾补肾,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协调气血阴阳的协调与平衡,促使病体恢复生理常态,而非单纯疏肝解郁。他创制的“疏调气机汤”经临床化裁使用于诸多病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他十分重视扶持人体先后天之本,善用调补脾肾之法,促使慢性顽固性疾病恢复好转。日常应诊,门庭若市。
张震不仅全身心致力于中医辨治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还始终关心中医的继承和弘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凡涉及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总是积极献言献策,并有相应之文章发表。重视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年逾8旬仍坚持带研究生,尽心辅导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省科技厅创新人才,使之尽快成长。同时指导中青年医生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举办学术讲座,其学术继承人多已成为云南省中医药学术骨干。2012年他的一名学生获“云南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称号”,2013年一名学生入选第十三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他指导并参与申报的4项国家级课题“经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生物学机制研究”和“HIV感染IIA期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及其组合规律的研究”均获国家自然基金委立项资助,并取得成果。此外,他还探索了艾滋病的中医病机,创制了扶正抗毒方、康爱保生方两个针对性治疗处方,形成制剂,迄今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13000多例,取得了相应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其次,对云南傣医理论与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印度传统医学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出傣医学理论的特色,推动了民族医学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张磊
下一篇:周岱翰